深度解析5种分布式开发模式优劣,看看哪种适合你?
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已经融入的国内的各个角落,相对于农光互补(菌光互补、大棚光伏、渔光、牧光),光伏长廊等的投资而言,工商业光伏更加的受投资者的青睐,他的回报周期更短。其他的农光,长廊等基建、材料、管理建设成本能增加0.8到1元/瓦。一般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哪些场地适合做呢?有党政机关大楼、学校、医院、文化、体育设施等,另外对于工商业厂房、建筑物、污水处理厂及其它用电量大的场所更是各个第三方投资者争相竞争的优质项目。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分布式开发的几种模式。
一、企业自投模式企业自投模式是指企业利用自身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企业自行承担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对目前这个市场环境,如果资金雄厚,而本身又是用电大户消纳很高那真的是一个很优质的投资,按500KW的,年日照时长少算点1000小时、年发电量40万度,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0.8,在不考虑峰谷价差条件下,一年发电收益就是32万(不含税、运维成本)成本100个左右足够)。a、企业自投优点自主控制:企业对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收益独享:企业完全享有项目产生的收益,不需要分享给其他投资方。
长期成本降低:通过自投,企业可避免融资成本,长期来看总成本相对较低。b、企业自投缺点资金压力大:项目初期投入资金较高,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财务压力,尤其是资金链较紧张的企业。技术和经验限制:企业若在光伏项目开发上缺乏经验,可能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和技术问题。风险集中:项目的风险由企业独自承担,若项目未达预期,损失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
二、第三方投资模式第三方投资模式是指通过第三方投资机构或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企业则以租赁或购买电力的形式参与(也就是和投资公司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电价按0.4~0.45(比上网电价略高、又比平价低0.3~0.4左右双方能够共赢的模式,另外场地租金一块板按15元左右价格增加额外收益,对目前这个环境的企业而言如实是一个降本增效创收的好项目、较多人选择))。2. 优点0投入:企业0投入,只要提供屋顶场地,企业用电成本降低近一半还有场地租金收益。减轻了财务负担。专业管理:第三方投资方通常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有效管理项目并降低运行风险。3. 缺点收益分成:电站归第三方机构所有,发电收益归电站持有方。只有租金及用电成本降低控制权有限:企业对项目的控制力较弱,可能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合同约束:第三方投资可能会附加各种合同条款,增加企业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三、合资共建模式合资共建模式是指多个企业或投资者共同出资建设光伏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合资共建优点资源共享:各方可分享技术、资源和市场经验,降低个别企业的投入和风险。融资能力增强:通过合资可以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分散投资风险。决策优化:多方参与决策,能够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项目成功率。合资共建缺点利益分配复杂:各方需就收益分配进行协商,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管理协调难度大:多方合资管理难度增加,项目决策可能因意见不一致而延误。法律风险:合资协议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法律争议,增加企业的法律成本。
四、融资租赁模式(三年半、四年、五年送电站)融资租赁模式是指通过融资租赁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企业按约定支付租金,通常在并网后三年半内、四年、五年不等电站归业主所有。融资租赁模式优点初期资金占用少:企业无需承担建设电站的资金,电站建成并网后企业以电网平价或者企业每月的平均电费作为电价参考依据。按月支付给投资方。资方在合同约定的年限后电站就归企业所有。风险分散:融资租赁公司承担项目的初期风险。3. 缺点工程质量风险:资方合同期限内发电量有保障,后期保障缺失,组件市场等水也很深,A货B货库存货等,
门槛要求也较高:对企业资质、信用、建设规模等资方都有要求。另外电站交付完成后运维等多方面因素都需要考量,
五、银行贷款模式银行贷款模式是指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用于光伏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种模式对于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说,银行贷款估计不好贷)。2. 优点资金获取便捷:银行贷款相对容易获取(需要银行有专项的光伏或者绿色金融的贷款)对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如果是新注册的公司则需要优质的承建单位合同才能贷款。保持所有权:企业可保持对项目的完全控制权,后期收益也完全归企业所有,前期收益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的利率相对较低,能有效控制融资成本。3. 缺点有一定还款压力大:有一定政策风险,如遇到电网限电情况,发电量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将存在一定压力。不过投资总有风险的。抵押要求高:银行通常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和成本。信贷审批周期长:银行的信贷审批过程较为复杂和漫长,可能导致项目启动延误。新能源这个赛道未来5到10年依然是哥黄金赛代,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光伏项目的最佳效益和可持续发展。